近日,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内科门诊,32岁的白领张先生(化名)向周天梅主任倾诉自己这两周的疲惫感。他表示,尽管每天睡够8小时,仍感到浑身乏力,空调房里的待久时间令关节发僵,吃冰西瓜后竟有腹泻,体重悄然减少了5斤。经过把脉检查,周主任判断张先生的症状为“暑湿困脾”,这也是近来中医门诊的常见案例。
随着夏季的来临,该医院接诊的“夏乏”患者增加了不少,尤其是白领和学生群体。周天梅解释,夏季由于阳气浮于体表,若贪凉、熬夜等不良习惯打破了身体平衡,易导致“夏乏”。正常的夏季困倦通常可通过短时间的小憩得到改善,但病态困乏则常常伴随其他不适,如腹泻和关节不适,表明身体可能出现了阴阳失调。
针对张先生的情况,周天梅为其开了化湿健脾的药方,并建议他调整作息,避免熬夜,减少生冷食物的摄入,同时将空调温度设置在26℃以上。一周后复诊的张先生表示困乏感明显减轻,胃口也有了改善。
中医对夏季困乏的解析
从中医角度来看,夏季困乏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类:
- 内热旺盛:夏季火热,人体代谢加快,容易引发失眠、烦躁等问题。
- 寒邪入侵:长时间待在空调房或贪食冰品,容易导致身体不适和乏力。
- 体质虚弱:身体本身较瘦弱、气血不足的人,更易感受到暑热,出现食欲差和疲乏。
预防和调理“夏乏”的方法
周天梅建议,夏季养生应兼顾“防困”和“养阳”。在日常生活中,建议遵循以下几点:
- 作息规律:调整作息时间,夜晚11点前入睡,早上6-7点起床,顺应阳气的升发。
- 午休小憩:午时可闭目养神,约15分钟,为心脏和身体恢复能量。
- 饮食调理:内热旺者可食用清热的食物如绿豆和冬瓜,脾胃虚寒者须避免生冷食物。
- 适度运动:选择早晨或傍晚时段进行轻运动,如散步、八段锦,避免正午烈日下的活动。
- 情绪管理:保持心情平和,避免烦躁,通过冥想或听舒缓音乐来调节情绪。
药物使用须谨慎
值得注意的是,调理“夏乏”时不应盲目用药。周天梅提醒,不同体质的人药物方向不同,火热体质者应以清热为主,而脾胃虚寒者则需温中散寒。在选择药物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,以达到理想的调理效果。
总之,适当的养生方式能够有效缓解“夏乏”,让您在炎热的夏季依然保持充沛的精力。通过上述方法,您可以维护身体健康,体验更加愉悦的夏日生活。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健康养生的人,AG贵宾会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指导与服务,期待为您带来更多帮助。